途徑綠化作為城市設計中主要的一環,直接關系到城市的形象,通過帶狀或者塊狀的“線”性組合,使城市綠地連為一個整體,成為建筑景觀、自然景觀以及各種人工景觀之間的“軟”銜接。因此途徑綠化越來越被看重,我國早在《漢書》中就記錄:“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闡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已有用松樹作行道樹的做法。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城市途徑也逐漸增多,便形成了各種與途徑相干的綠帶。也有將行道樹、林蔭道與防護林帶共同聯成綠色走廊。
1、城市途徑的植物配置
城市途徑的植物配置首先應斟酌交通安全,有效地協助組織人流的集散,同時施展途徑綠化在改良城市生態環境和豐盛城市景觀中的作用?,F代化城市中除必備的人行道、非靈活車道、靈活車道、立交橋、高速公路外,有時還有濱河路、濱海路、林蔭道等。通過途徑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同時也避免了司機的駕車疲勞,進步安全。
1.1、城市環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通過綠地持續性種植或樹木高度地位的變更來預示或預告途徑線性的變更,領導司機安全操作;依據樹木的間距、高度與司機視線高度、前大燈照耀角度的關系種植,使途徑亮度逐漸變更,并防止眩光。種植寬、厚的低矮樹叢作緩沖種植,以免車體和駕駛員受到大的損傷,并且防止行人穿越。
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體交叉綠地要遵從交通功效,保證司機有足夠的安全視距。出入口有作為指導性的種植,轉彎處種植成行的喬木,以指引行車方向,使司機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會合的順行交叉處,不易種植遮擋視線的樹木。立體交叉中的大片綠地即綠島,不許可種植過高的綠籬和大批的喬木,應以草坪為主,裝點常綠樹和花灌木,恰當種植宿根花卉。
1.2、分車綠帶
指車行道之間可以綠化的分隔帶,其位于高低行靈活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于靈活車道與非靈活車道之間或同方向靈活車道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綠帶。分車綠帶寬度由途徑的不同而各有差別,窄者僅lm,寬可10m余,在隔離綠帶上的植物配植除斟酌到增加街景外,首先要滿足交通安全的請求,不能妨害司機及行人的視線為原則,一般窄的分隔綠帶上僅種高度不超過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較高的喬木。如低矮、修剪整齊的杜鵑花籬,早春開花如火如荼,襯在嫩綠的草坪上,既不防礙視線,又增加風景。隨著寬度的增添,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配植情勢多樣,可規矩,也可自然。應用植物不同的姿勢、線條、顏色,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下錯落、層次參差的樹叢、觀花或觀葉孤立樹、花徑、巖石小品等各種景觀,以到達四季有景。北方宿根花卉豐盛,如菊花類、鳶尾類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蘭等可裝點草地。還有些秋色葉樹種如紫葉李、銀杏、紫葉小壁、欒樹、五角楓、黃櫨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綠帶上。這里須要提到得是我們無論以何種方法配置植物,都需處置好交通與植物景觀的關系。比如說在途徑止境或者車輛拐彎處不適合配植妨害視線的喬灌木,只能種植草坪、花卉及一些低矮灌木。
1.3、行道樹綠帶
指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種植行道樹的綠帶。其功效重要為行人蔽蔭,同時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塵、降噪減少污染的作用。比如有綠城之稱的鄭州以及其他中部城市愛好用冠大蔭濃的懸鈴木等。目前行道樹的配植已逐漸注意喬灌草聯合,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長相聯合;喬灌木與地被、草皮相聯合,恰當裝點草花,構成多層次的復合構造,形成當地有特點的植物群落景觀,大大進步環境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途徑紅線較窄沒有車行道隔離帶的人行道綠帶中,不適合配置樹冠較大高空容易郁閉的樹種,一旦高空樹冠郁閉,不利于汽車尾氣的擴散。
由于城市中的各種架空電線、地下各種電纜、熱力、煤氣、有線電視電纜、雨污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樹綠帶的立地條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綠帶寬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又加上土質差、人為因素等導致了行道樹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風倒,所以行道樹應選擇耐修剪、抗貧瘠、根系較淺的樹種?!叭址N植,七分管理”,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可在樹池上蓋上樹坑篦子,以減少人為的蹂躪。
1.4、路側綠化路側綠帶是指在途徑的側方,布設在人行道邊沿至途徑紅線之間的綠帶。
從廣義上講路側綠帶也包含建筑物基本綠帶。由于綠帶寬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異。路側綠帶國內常見用地綿等藤本植物作墻面垂直綠化,用直立的檜柏、珊瑚樹或女貞等植于墻前作為分隔,如綠帶寬些,則以此綠色屏障作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緣常用綠籬分隔,以防行人蹂躪損壞。綠帶寬度超過10m者,也可用規矩的林帶式配植或扶植成花園林蔭道,例如洛陽的關林大道途徑兩側的綠化帶寬度為17m,植物配置采取喬灌草相聯合的方法,植物品種多樣化,形成了較好的植物群落。這樣只有把路側綠帶和建筑物的基本綠帶統一以來才干形成協調的途徑兩側綠化景觀。
2、城市途徑樹種的選擇原則
行道樹是途徑綠化的最基礎的組成部分。首先選擇適合的樹種,樹種選擇的一般尺度為:樹冠冠幅大、枝葉密;抗性強(耐貧瘠土壤、耐寒、耐旱);壽命長;深根性;病蟲害少;奶修剪;落果少或者沒有飛絮;發芽早,落葉晚。同時,樹種選擇要能體現出濃郁的處所特點和途徑特點。
2.1、途徑樹種選擇應適應該地的氣象環境,以鄉土樹種為主
從當地自然植被中選擇精良的樹種,充足體現本土樹種的精良特征。對于經過長期的馴化考驗外來樹種在適合的情形下也可以選擇的。
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域可用油松、華山松、紅松、樟子松、槐、臭椿、欒、刺槐、銀杏、復葉槭、柳屬、榆屬、白蠟屬、云杉屬、樺木屬、落葉松屬等等。
華東、華中可選擇廣玉蘭、香樟、泡恫、薄殼山核桃、懸鈴木、無患子、重陽木、楓香、柳屬、銀杏、女貞、椰榆、喜樹、青桐、合歡、榆、南酸棗、櫸、枸樹、楓楊、枳、枇杷、楸樹、烏柏、鵝掌楸刺槐等。
華南可斟酌香樟、大王椰子、蝴蝶果、石栗、榕屬、木菠蘿、椰子、紅花羊蹄甲、馬尾松、桉屬、銀樺、幌羅傘、木棉、蒲葵、芒果、盆架子、臺灣相思、白蘭、洋紫荊、大花紫薇、鳳凰木、木麻黃、懸鈴木、扁桃、人面子、白干層等。
2.2、聯合城市特點,優先選擇市花、市樹及骨干樹種
如洛陽牡丹、開封菊花、成都市樹銀杏、市花芙蓉,北京市市樹為國槐和側柏?;惫诖笫a濃,適應城市立地條件,是精良的途徑綠化樹種。
2.3、聯合城市景觀請求進行選擇
如昆明--春城。請求有四季常青,四時花香的環境,途徑樹種要體現亞熱帶景觀。采取云南樟、銀樺常綠樹種及懸鈴木、銀杏、玉蘭樹等落葉樹種較為全面,觀花的山茶、杜鵑等。
2.4、途徑各種綠帶??膳渲渤蓮蛯踊旖坏娜郝?,應要選擇一批耐蔭的小喬木及灌木
如錦熟黃楊、桅子、水桅子、杜鵑屬、竹柏、桂花、紅茴香、金銀木、小檗屬、十大功績屬、胡枝子屬、大葉冬青、小蠟、紅背桂、大葉黃楊、枸骨、瓶蘭、九里香、棕等。
2.5、郊區公路綠帶可斟酌選用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
如烏柏、楓香、楊、榆、水杉、銀杏、油桐,女貞、杜仲、白干層等。
總之城市途徑綠化植物配置是一門綜合藝術,種植配置設計得當,不僅給人以高興的美感,同時也能晉升一個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實際利用中要綜合斟酌城市途徑的環境特色,立地條件,計劃設計請求以及植物的形態、顏色、風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組織,合理配置,才干充足施展植物的生態和欣賞后果,發明多姿多彩、內容豐盛的城市途徑綠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