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興裕市政工程來告訴你城市道路綠化的相關技巧
發布時間:2020-09-03 17:06:29 信息來源:未知 瀏覽次數:
城市途徑綠化斷面安排情勢是計劃設計所用的重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途徑綠化的情勢有以下幾種:
一板二帶式。這是途徑綠化中最常用的一種情勢,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此法操作簡略、用地經濟、管理便利。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后果較差,不利于靈活車輛與非靈活車輛混雜行駛時的交通管理。
二板三帶式。在分隔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中間綠化,并在途徑兩側安排行道樹。這種情勢適于廣闊途徑,綠帶數量較大、生態效益較明顯,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途徑綠化。
三板四帶式。應用兩條分隔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靈活車道,兩側為非靈活車道,連同車道兩側的行道樹共為四條綠帶。此法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其綠化量大,夏季蔽蔭后果好,組織交通便利,安全可靠,解決了各種車輛混雜互相關擾的抵觸。
四板五帶式。應用三條分隔帶將車道分為四條而計劃為五條綠化帶,以便各種車輛上行、下行互不干擾,利于限定車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途徑面積不適合安排五帶,則可用欄桿分隔,以節儉用地。
其它情勢。按途徑所處地理地位、環境條件特色,因地制宜地設置綠帶,如山坡、水道的綠化設計。
途徑綠化中行道樹種植設計情勢有:
樹帶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留出一條不加鋪裝的種植帶,一般寬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喬木和樹籬,如寬度合適,則可分辨植兩行或多行喬木與樹籬;樹下鋪設草皮,留出鋪裝過道,以便人流或汽車停站。
樹池式。在交通量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設計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空地,種植花草樹木,形成池式綠地。正方形以邊長1.5米較適合,長方形長、寬分辨以2米、1.5米為宜,圓形樹池以直徑不小于1.5米為好;行道樹的栽植點位于幾何形的中心,池邊沿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10厘米,避免行人蹂躪,如果樹池略低于路面,應加與路面同高的池墻,這樣可增添人行道的寬度,又避免蹂躪,同時還可使雨水滲入池內;池墻可用鑄鐵或鋼筋混凝土做成,設計時應該簡略慷慨。
行道樹種植時,應充足斟酌株距與定干高度。一般株行距要依據樹冠大小決議,有4米、5米、6米、8米不等,若種植干徑為5厘米以上的樹苗,株距應定為6米一8米為宜;從車行道邊沿至建筑紅線之間的綠化地段,統稱為人行道綠化帶,為了保證車輛在車行道上行駛時,車中人能夠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綠化帶上種植樹木,必需堅持必定的株距,一般來說,株距不應小于樹冠的2倍。